京津冀等地遭遇大气重污染 专家详细分析解读(2)

2018-11-16 15:02:44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在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性偏南风的作用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汇聚。此外,本次污染过程大气垂直层结相对稳定,夜间至清晨有区域性逆温过程出现,上述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小曳研究员:污染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双向反馈加剧PM2.5污染

  在我国现有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北方进入采暖季的内因条件下,11月11日出现了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高压脊型环流形势,伴随近地面形成了以区域气团稳定、水汽向颗粒物上凝结率高为特征的停滞-静稳的不利气象条件;边界层高度由通常清洁天的约1.5公里下降到约900米,北京及其以南的河北西南部、河南中东部PM2.5污染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混合,地面测到的浓度上升,开始了一次PM2.5浓度升高的大气污染过程。

  在污染形成初期华北因处于高空高压脊环流控制下的下沉区、来自西南和东南污染输送通道仍有偏南风将污染物向北输送到北京,东南通道因来自海上,还带来较多水汽使河北西南部、河南中东部还出现大雾天气、局地出现强浓雾天气,大量气溶胶粒子成为云雾的凝结核进入云雾体系。

  11月13日清晨,随着PM2.5浓度累积到在区域许多站点超过100微克/立方米的阈值,触发了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的PM2.5污染之间相互促进的“双向反馈机制”,即在近地面累积的PM2.5污染将更多太阳辐射反散射回空间,使到达地面的辐射显著降低、导致逆温在13日上午的北京出现、本已很弱的湍流强度进一步被降低、边界层高度进一步下降到污染形成初期的1/3,PM2.5污染因在更小的空间混合浓度进一步上升;且低层大气因污染导致的逆温出现、温度下降使饱和水汽压下降,13日清晨后北京大气低层出现明显的增湿现象,促使许多气溶胶粒子成为云雾的凝结核进入云雾体系,形成霾向雾的转换,导致地面接收的辐射进一步下降,稳定边界层结构更加明显,公众看到的能见度进一步降低。预计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15日午后河北中南部空气质量明显转好。

  此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12月16-21日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类似,2016年的污染过程,最严重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5个城市(近80%)达到重度污染,34个城市(近50%)达到严重污染,在而此次污染过程中,截至目前,达到重度污染的城市仅13个,尚未出现严重污染城市。

【编辑:李玉素】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社会新闻

>相关新闻:

  • ·北京入冬最重污染今日达峰值
    ·北京迎本轮空气重污染峰值 预计明天白天减轻
  • >社会新闻精选: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专题图片 军事图库

    故宫养心殿宝匣被打开

    看自然的天地之大美

    张家口崇礼现雾凇

    美国多地迎来首场降雪

    一周图趣

    欧洲野生动物摄影师奖

    图片段子手上线

    别样老年别样的生活

    新闻排行

    热点视频 趣闻八卦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 2018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共2页: 上一页1

  •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