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自媒体的这些“病”,该治了(2)

2018-11-10 21:08:14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冯国震说:“它通过电脑仿真器,模仿了很多的微信在同时运行,这些微信都是受控于它的指令,就是很多卖阅读的商家,有好多个手机在运行,同时集群去访问,这相当于是阅读粉丝量做假。”

想要阅读量看起来漂亮,可以花钱购买。只要肯花钱,10万+爆款文章轻松搞定。同样要删除文章,也要真金白银。

一个自称为“民航小报”公众号编辑,开出“一个阅读量一块钱”的价码。这个公众号刊登一些关于航空公司的内幕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某些涉事公司造成负面影响,要想删帖就要花钱。

除了花钱刷阅读量和删帖,抄袭和伪造原创,也成了自媒体发稿很常见的一种手段。

自媒体乱象之六:伪原创

冯国震告诉记者:“最可气的就是,很多我们辛辛苦苦的文章写好了,也做了原创保护,但是您也知道,有一些营销号,它把你点击量特别高的这些内容,拿去以后再改改,刚好过了原创的那个审定的百分比,这样它就不算抄袭了。”

一段时间以来,自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平台都鼓励原创文章,建立了原创保护机制,原创内容能够得到优先推荐。自媒体作者为了自己内容能够先声夺人,追求原创,也是绞尽脑汁。“洗稿”就是伪原创速成法。

“洗稿”就是把别人的原创文章拿来,改头换面,包装成自己写的文章而不被别人发现,冒充原创。这个微信公众号看起来是营销保险的。在今年7月25日,这个小号发了一篇不短的文章谈“洗稿”:“一键伪原创,认真做洗稿,1秒生成10万加爆文”。记者打开百度,搜索伪原创之后,屏幕上出现了许多网站。记者打开排名第一位的网站,在网站的输入框中,复制了一段高中语文课文,点击屏幕上的“生成伪原创”,1秒钟之内,“洗稿”就被网站自动完成了。这是著名作家梁衡的文章。将原文与“伪原创”对比可以发现,短短120多字的段落,就有14处被替换成了意思相近的词语。这样一来,抄袭的行为就更隐蔽,原作者也更难发现,也能绕过一些平台的审核机制。

在自媒体上,有些原创文章会被抄袭,但要想维权绝非易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说:“大量的自媒体侵权行为,它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个人要去维权的话,他通常都会面临着维权成本高,维权的证据难以取证,所以也造成了很多侵权人,利用自媒体这个平台,肆意侵权这种现象的发生。”

丰富多样的信息资讯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良莠不齐,混淆视听的信息也在污染着我们的网络空间,自媒体并不是法外之地。

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苏仁先表示:“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创新管理思路,探索用新方法,管理新业态,解决新问题。对自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二是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依规从严惩处违法违规账号,坚决遏制自媒体乱象,坚决维护网络正常的传播秩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自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但从业规则却并不成熟,有些从业者缺乏自律、有些平台缺乏社会责任,有些监管措施也尚未到位。一些自媒体为了赢得市场青睐,丧失了基本的底线。虽然自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不讲规则。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任何人想编就编,想抄就抄,想喷就喷。自媒体也要尊重事实,理性传播,严格遵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共同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共2页: 上一页1

  •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