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类型多样 维权成本高致消费者懒得追究(2)

2018-11-09 10:08:21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骚扰电话类型多样消费者多挂断了之

  维权成本高致消费者懒得追究骚扰电话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李文静

  陌生来电,没有任何标记。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号码,查询。被标注过为骚扰电话的直接拉黑;没有标注的,不接,等待第二次来电再接。

  这是北京白领樊晓珊面对陌生来电的基本操作。虽然麻烦,但按照樊晓珊的说法,“至少不用去面对那些推广各种业务的人”。

  在即时互联互通的语境下,手机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与此同时,民众也苦于骚扰电话无休止的花式折磨。

  “不再追究”让骚扰更猖獗

  “姐,要装修吗”“您好,有理财需求吗”……如今,这样的推销电话、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屡见不鲜,让人不堪其扰。骚扰电话已成为社会肌肤上的一块“牛皮癣”。

  你遭遇过骚扰电话吗?面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要吐槽。只是人们对骚扰电话习以为常了,只要没有经济损失,大多数人都不会追究骚扰电话的来源,最多拉黑了事。

  去年年底,有媒体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一项调查,44.7%的受访者经常接到骚扰电话,42.1%的受访者每天至少会接到1个骚扰电话。

  在记者采访期间,受访者依然不断接到五花八门的推销电话,有推销股票的,有推销门面的,甚至还有贷款公司打来电话询问资金是否紧张。

  “这还不是最密集的时候,车辆保险到期前,各家保险公司的营销电话能把手机打爆。”樊晓珊无奈地说,她家有两辆车,保险到期都是同一个月。到期前一个月,她每天能接到差不多20个保险营销电话。她身边的朋友,“每个人每周都会接到数量不等的骚扰电话。有些人会在手机上安装防骚扰软件,但效果参差不齐”。

  接到骚扰电话后,大家一般会怎么办?

  对于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樊晓珊的做法是,一律不理。“不管是什么样的骚扰电话,你直接说不需要,然后挂掉电话,这就是最好的方式。我曾经也会和他们多说几句,但这样会让他们误以为你需要这种服务,就会不厌其烦地和你说很多,挂了电话之后还不定期地打回来,能把自己搞得头大”。

  北京律师陈璐对于骚扰电话的态度比较随意,“除了没办法接电话,其他时候打进来的电话我都会接,虽然这样难免会接到骚扰电话,但是一两句就可以打发了,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在接到骚扰电话时,人们的本能反应是‘挂掉’,但正是这种不再追究,纵容了骚扰电话的猖獗。许多电话诈骗案件的起点也不过是一个看似普通的骚扰电话,如果个人加强防范意识,此类案件及因其引发的悲剧也会减少很多。”陈璐说。

  记者注意到,密集的骚扰电话让一些群众不堪其扰,但除一些涉及电信诈骗的案例外,鲜有消费者真正去维权,大多不了了之。“一般骚扰行为对消费者产生了影响,但又不够重大。加上我们受理投诉需要消费者举证,出于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考虑,很多消费者并未去投诉。”作为律师的陈璐向记者介绍说。

  对于大多数被骚扰的消费者来说,报案和起诉都是一件麻烦事。

  “比起跑去公安局和花律师费去请律师,我还不如就被骚扰呢。”长期被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骚扰的白领小田直白地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个骚扰电话或垃圾短信跑去公安局的,就是去了,公安局是否也会觉得这种案件太小,不立案呢?”

  商业营销类骚扰电话占多数

  近年来,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拨打电话进行商业营销、恶意骚扰甚至进行诈骗等不法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骚扰电话举报量近14万件次。腾讯手机管家骚扰电话标记量为8289万件次。

  通过综合各类举报投诉标记数据对骚扰电话的类别进行分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所的工作人员杨天一注意到,多数骚扰电话为商业营销类,广告主商家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险、房产中介、教育培训、食药等行业,“涉嫌违法犯罪类、恶意骚扰类电话在总体规模上明显少于商业营销类电话,典型的有诈骗、‘呼死你’‘响一声’等”。

  在北京市从事相关电信行业的陈冠兰向记者介绍说,目前的骚扰电话有很多类型,比如根据社会危害性质不同可将骚扰电话分为以下三类:

  人身骚扰型,即电话发起者(主叫)对接收者(被叫)进行人身攻击或恐吓,或多次反复拨叫,例如恶意呼叫软件“呼死你”;

  商业营销型,即用电话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因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和转让问题猖獗,营销型骚扰电话投放也愈加精准;

共2页: 上一页

  •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