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清廉学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系统梳理编制“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坚决清除学生和家长有苦说不出的“心头痛”。 其中就有一条明确要求坚决遏制“家长作业”和家长辅导作业负担过重的倾向。
周志毅说,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分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家长和孩子在面对作业时的双重无奈。
专家认为,尽管很多时候孩子给父母造成的只是小麻烦,但父母表现出的痛苦会在孩子心里成倍放大。如果家长一味地催促、唠叨甚至武力威逼,只会让孩子反感、害怕甚至焦虑,对做作业越来越缺乏主动性。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成员、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晓琴说,如果你是情绪易激惹的父母,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如果你是特别“关心”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要有个边界:怎么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你是讲求效率的父母,不要以成年人讲效率的速度感来要求孩子:设定界限,给孩子以正面的预期。
“作为父母,你应该要先问自己:你的控制欲妨碍到孩子的自主学习了吗?你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不是太高?你是否无视了孩子的兴趣点?”沈晓琴说,我们帮助、引导、陪伴孩子,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更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自己帮助自己。一边静待花开,一边在合理的范围内正向激励。
热2016-08-30
热2018-07-27
热2018-03-29
热2019-05-01
热2016-05-20
热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