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故宫东华门展厅“紫禁城建筑艺术展”陈列的宝匣为皇极殿铜镏金宝匣,镌刻云龙纹饰。长25.6厘米、宽21.6厘米、高6.6厘米。匣内有四个元宝(银、铜、铁、锡),“天下太平”金钱四枚,五色宝石五颗,降香、乳香、木香、合香、鹤虱草、茯苓、红高粱各一包,五色绸缎各一条。
“宝匣们”的来历与用途
据故宫博物院介绍,宝匣作为古建筑的镇宅之物,放置在建筑正脊正中的脊筒内,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龙门”或“龙口”。
龙口中放置宝匣,不仅是古人天人合一、顺从天道、祈求上天护佑的心态折射,也是驱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保佑建筑屹立不倒,避免火灾的象征。
故宫博物院供图
在清代,宝匣的放置与取出属朝廷的重大事项。需要由钦天监择期吉日,举行祭祀仪式,请旨恭办,并由工部官员行三跪九叩礼后进行。安放宝匣的过程即为“合龙门”,也称“合龙口”或“合龙”。
古建筑挑大脊时,工匠由大脊两端向中间垒砌脊筒,并预留出正中一块脊筒暂不封瓦,合龙期间将宝匣放入正脊筒,盖上脊瓦密封起来。“合龙门”标志工程接近尾声,这座建筑即将落成。
宫殿进行修缮工程时,首先要拆龙口取出宝匣,妥为保存,俗称“请龙口”或“迎龙口”。取出的宝匣被请至工部供奉起来,修复工程结束后宝匣会被迎回,并举行祭祀仪式。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故宫博物院开始修缮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取出的宝匣及清宫遗留的共计五十余件。大到太和殿,小至门楼等都有它的踪迹。
养心殿宝匣中的“五谷”等物。中新网记者 张曦 摄
据统计,目前发现有宝匣的殿宇有几十处:太和门、太和殿、保和殿、坤宁宫、体仁阁、武英殿、储秀宫、长春宫、玄穹宝殿、奉先殿、漱芳斋、体和殿、皇极殿、宁寿宫、颐和轩、慈宁宫、宝华殿、毓庆宫、文渊阁、西华门、东南崇楼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殿宇都可以请出宝匣,如2017年5月体元殿修缮时,打开正脊筒瓦没有见到宝匣的身影。
据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故宫以“完整保护,整体维修”为宗旨进行修缮,使这座辉煌的建筑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延续。以此为原则把宝匣重归原处,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尊重历史、严格按文物保护法行事的具体体现。(完)
热2018-07-27
热2016-05-20
热2019-05-01
热2018-03-29
热2016-12-25
热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