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指纹“密码”被破译!嫌犯逃逸14年终究落入法网(2)

2018-11-20 16:22:46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民警现场勘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逃跑时把水管当做绳子从五楼窗户滑到四楼之后再逃离现场,在水管打结的一端,一个细节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与此同时,游戏厅的工作人员向警方提供了一个可疑对象,而此人的老家正是在吉林农村,这个线索让民警眼前一亮。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民警立即赶往隋某在丹东的暂住地,然而此时的隋某早已不知所踪。

  隋某的失踪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无论是哪一种,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到隋某。

  经过调查,隋某在案发当天并不具备作案时间,可以排除嫌疑。而在接下来的走访中也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毫无线索的情况下,在案发现场提取到的那枚血指纹,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一枚血指纹 能否让真凶浮出水面

  在案发时的技术条件下,核对指纹需要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更重要的是,当时并没有完善的指纹信息库,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犯罪嫌疑人,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14年来,丹东警方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案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0月,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

  14年的时间里,姜世成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大队长,这期间他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刑警队,可是他都选择了继续坚守,因为在他的心里,这起悬而未破的案件始终是放不下的一个担子、一份责任,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将真凶缉拿归案。

  14年间,负责这起案件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调查工作从未停歇。每隔一段时间,丹东警方就要对此案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查,虽然中途也有过一些线索,但都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突破,直到今年10月中旬,调查工作迎来了曙光。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 :(犯罪嫌疑人)他是在2017年他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那么随着他办理二代身份证,他就把他的十指指纹全部纳印了,而且这是电子纳印的,比人工采集还要精准,他采集完这个指纹之后,那么就把这个指纹给比对出来了。

  指纹比对出结果 锁定嫌疑人

  根据指纹比对结果显示,与当年命案现场留下的这枚血指纹碰撞上的这名男子叫闫某,1972年出生,户口所在地为辽宁省抚顺市的一个农村。

  根据户籍信息显示,案发时闫某32岁,符合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属于青壮年的这一判断,同时他的老家又是农村,也符合当年对犯罪嫌疑人的分析,那么闫某会是警方寻找了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吗?怀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民警对闫某展开调查。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闫某目前在沈阳的一家快餐店打工,为避免夜长梦多,民警立即驱车赶往沈阳。

  经比对,警方再次确定,当年留在命案现场的血指纹正是闫某的。面对警方的讯问,闫某对当年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起尘封了14年的案件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作案后如何逃离警方视线

  那么案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作案后犯罪嫌疑人又是如何逃离警方的视线呢?随着犯罪嫌疑人的归案,谜团也得到了解答。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闫某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从老家来到丹东市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案件发生的两年前,闫某曾在案发游戏厅有过短暂打工的经历,不过那时候,沉默寡言的闫某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由于案发时闫某已经离开游戏厅两年多的时间了,所以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前那个少言寡语的打工者会是命案的真凶,就这样,在走访调查时,闫某始终没有进入警方的视线。

  据犯罪嫌疑人闫某称,虽然他在游戏厅打工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游戏厅的环境和作息规律有一定的了解,离开游戏厅后,闫某辗转多地打工,2004年也就是案发这一年,闫某再次返回了丹东市,由于工作不好找,当他身上的钱快花光的时候,便打起了游戏厅的主意。没想到当他实施盗窃的时候引起了被害人的注意,一场意外随之发生。

  案发后的多年里,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警,那就是案发时游戏厅早已经关门,闫某又是如何进入游戏厅的呢?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副局长原大鹏

共3页: 上一页1

  • 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