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33岁的赵盛提着行李箱出现在家乡浙江桐庐分水小源村。难得的年休假期,他没直接回家,而是跑去对门的韩伦语家,提着满满的礼物和积攒了好久的对“父亲”的思念。
今年56岁的韩伦语是赵盛父亲赵敏华的好朋友。
18年前,赵盛父母先后因病去世,留下15岁的他和年仅7岁的弟弟赵康。 两个还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从此成了韩伦语日日照顾的对象。他给赵盛赵康零花钱,代表家长去开两个孩子的家长会……在童年至成年的这段敏感而漫长的时光里,对门的韩伦语叔叔成了这一对兄弟心目中温暖的“韩爸爸”。
而这一切的缘起,就是多年前韩伦语对赵敏华的一句承诺。 他说会一直照顾赵家人,这一坚持,就是近20年。
一诺千金,大概说的就是韩伦语这么仗义的朋友。
韩伦语
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兼兄弟
合办了村里的榨油厂
杭州桐庐县分水小源村,大概有2300多人。赵敏华和韩伦语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性格相仿脾气相投的他们要好得像一对亲兄弟。
长大之后的赵敏华做了油漆工,韩伦语做了木工。两个人的活计经常需要去村外,内容又有所交叉,常常是一家店找韩伦语打完家具,又找赵敏华刷油漆。两人经常一起搭配着干活,在外面一起工作的时间,比和各自老婆呆的时间都长。
小源村家家户户都会种油菜,但唯一的一家榨油厂在20里路外,从村里到油厂往返的时间差不多需要两三天。
1989年,经过商量,韩伦语和赵敏华拿出省吃俭用的钱在赵家开办了一家小榨油厂。
这是朋友合作的开始。
“那时候一天需要加工2000多斤油菜籽,我们夫妇和敏华夫妇四个人轮番上阵,前后半夜轮岗,24小时不休息。我和敏华还要负责油渣分离,休息的时间就更少了。”韩伦语说,好在这样的日子是分季节的,榨油厂开工的日子是6月至7月半。
开工的时间非常累也很辛苦,不过收入也很不错。“在当时村里,我们收入算高的。榨油厂的利润我们两家平分。”
日子总是会越过越好的,韩伦语和赵敏华一直秉持着这个信念。
一如他们所想,榨油厂的规模越做越大。
1993年,韩伦语换了一万多的大榨油机。厂子搬离赵敏华家,重新又修建了厂房。
韩伦语和赵敏华合开的榨油厂
我来代替他照顾他们家
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
他的父母也是我的父母
正当两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时,赵家出事了。
1998年,赵敏华的妻子被查出胃癌,一年不到的时间撒手人寰。 当时,赵家小儿子才三岁。赵敏华痛失爱妻,在外面依然努力要为孩子谋生。内心的苦闷,只有夜半无人找韩伦语喝闷酒时,才会一一倾泻而出。“敏华在外面包工程,很辛苦。每一年,节假日回家敏华都会哭,我看的揪心。”韩伦语说。赵敏华妻子去世三年后,突然有一天,赵敏华在房间里突发心梗。
等韩伦语拿着家里唯一的现钱2000块钱赶到医院时,赵敏华已经去世。那一年是2001年,当时的赵家除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还剩下一双儿子,15岁的赵盛和7岁的赵康。
韩伦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一整天,然后许下一个承诺,要像父亲一样照顾这两个孩子,像儿子一样赡养赵敏华的父母。
韩伦语、赵家奶奶、韩伦语妻子
走路时,韩伦语妻子总爱亲昵地搂着赵家奶奶
开家长会帮忙修房子
“他做了父亲该做的一切”
父亲刚去世时,刚上初一的赵盛不知道怎么面对,“我变成孤儿了”, 赵盛不止一次在晚上偷偷哭。
新学期开学,失去父亲的阴影仍未消散。早晨赵盛起床,出门就看到了韩伦语。“韩叔叔说,送我去上学,给我带了被子、脸盆和开水壶。”看着摩托上捆的一堆东西,赵盛眼睛有点发酸,“我爸爸没有了,可是那一刻,他仿佛又回来了。”
初中家长会,赵盛给韩伦语打了电话,怯怯说开家长会了,但是奶奶身体不好去不了。韩伦语说,“不用找奶奶,以后你的家长会都我去。”初中三年,赵盛的10多场家长会真的都是韩伦语去的。
韩伦语还会偷偷塞给赵盛零花钱,10块、20块,一次不会给太多,他希望赵盛能早早培养合理开支的行为习惯。
热2016-08-30
热2018-03-29
热2018-07-27
热2019-05-01
热2016-12-25
热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