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的遭遇并非个案,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对这家医院的类似投诉。这家医院先推荐、说服患者做个宫腔镜580元,等患者在做宫腔镜探查术时,有的医生会提出其他手术的要求。
另一位17岁的女孩小陈就是这样。她在这家医院做完了宫腔镜检查后,医生要求她再做一项手术,她当时坚决不同意。
医生没有理会小陈不做手术的意愿,而是走出去找到小陈的母亲。
小陈的母亲:
“医生说孩子子宫必须得贴个膜,说挺重,得疼得要命。这么一说我就害怕了,给签字了。”
心理专家认为,实际上医院医生利用的就是患者求医时的特殊状况。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刘远表示,除了心理以外,医院的物理控制是非常现实的,在面对医生和医院的时候患者基本在行为控制上是弱势的状态,这种情况换了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上恐怕也要做后续治疗,听之任之了。
医院连一级资质都没有 曾在患者麻醉未醒时“帮”患者签字刷卡
这家医院医生利用的是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担心和对医院的信任,可是这医院的资质实际上也有水分。
在这家医院的网站上声称是自己二级专科医院,实际上采访中院长承认连一级医院都不是。
11月14日,长春当地一家媒体就曾经报道过另一位患者刘女士在和美医院的经历,也是这个套路。和之前那位小雨患者一样,医生不仅建议她做宫腔镜探查,并且在此基础上做了两个小手术。在手术之后,她在没有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被要求交钱,支付了7000多元的手术费用。因为刘女士随身并没有带多少钱,刷了好几张卡才支付成功。
记者: “这五张卡都是护士帮你输的密码?”
刘女士: “嗯。”
记者: “签字了吗?”
刘女士: “签了,签得很模糊,只有一个签全了,是他把着我手签的。”
这几张刷卡凭条就是刘女士刚刚手术后因为麻醉未醒,而歪歪斜斜签下的名字,有几张她连名字都没有签全。
长春和美医院院长康玉敏: “可能医生讲解病程过程中患者没有听清楚,或者医生没有给患者解释明白。”
记者: “你们对医生有没有做处理?”
康玉敏: “有,这个医生已经辞职不干了,因为跟患者沟通没有到位。”
妇产专家:没有必要做宫腔镜 这是过度治疗、过度检查
仅仅是个别医生沟通没有到位吗?
记者了解到,给节目中这三位患者进行治疗的是不同的医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给患者做出了做宫腔镜的诊断。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做宫腔镜呢?记者把小雨和刘女士的B超报告提供给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几位妇产专家查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孟元光:
“我觉得可以观察,还没有做宫腔镜的指征,这种做法可能治疗有点过度了;治疗的适应症把握不准,治疗过程中术前的评估没做到位。”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陈蔚琳说:“盆腔积液不是做宫腔镜的指征,这是无指征操作,就是说没有必要,过度治疗、过度检查。
长春市卫计委介入调查 长春和美妇科医院已停业
近几年,一些医院术中加项、术中加价的现象也多次被媒体曝光。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就在今年十月,国务院刚发布了新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加强了预防手段。
其中第四十七条规定,医生或医疗机构未按规定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由县级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要暂停执业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2016-12-25
热2016-08-30
热2016-05-20
热2018-03-29
热2019-05-01
热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