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之后回想,父亲住院的三四天时间里,一直睁着眼睛不说话,也不知在想什么,“他是个很深沉的人,不会在我们面前表现得沮丧。”
直到父母出事,张胜利才意识到,也许父母住院时就在想轻生的事情,“怪自己心不够细。”他坦言,当时心想的都是怎么给父母治病,是不是转到合肥治疗会好一些,还想过找中医试试看能否对母亲的病有点效果。
“我们重心都放在治病上面,没有从患者本身角度去思考。”张胜利说。
张胜明说,因为住院时间不长,父母治疗费用只用了一、两万元,暂时没有涉及到新农合报销,他们还安慰父母别担心钱的事。
兄弟俩猜测,父亲不用微信,父母不住在一栋楼也没时间聊天,可能是趁他们不在病房的时候,打电话和母亲商量好这件事,不然他们不会直接下楼打车去了河边。
然而,两个儿子再也无法知道其中的细节。父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事发后,连平时使用的手机也一直没有找到。
“他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都还来不及孝顺他们。”弟弟张胜利记得,小时候,自己身上曾长过一个瘤子,父亲抱着他一边往医院跑一边哭,“这应该是他(父亲)感情最外露的一次。”
张胜明、张胜利兄弟俩和父母真正相处的日子并不多。
他们只知道,母亲是隔壁村的,父亲、母亲从小青梅竹马。1987年、1989年,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张大国先是在村里搞了个饲料加工点,后来生意不好做,又于1998年带着妻子去江浙一带打工,两个儿子寄养在伯父家中,夫妻俩只有过年才会回来。
“到我出去打工时,才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张胜明说,自己17岁进入一家加工厂,那时工作强度很大,才真正知晓父母在外打工有多辛苦。2006年,家里借了十几万元修了栋两层楼房,“那时他们就在给我们结婚娶媳妇做打算。”
杨明珠的卧室里,旁边是孙子的床,墙上贴着儿子的结婚照。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
在外漂泊十几年后,2012年,张大国和妻子回到六安老家。之后,张大国进入当地一家羽绒服厂,靠洗羽绒赚些钱。杨明珠在家带孙子,如今大孙子已经10岁、小的3岁,小儿子的媳妇年底就要生了。
这个农家小院养着十几只鸡,猪圈里本来养了一窝小猪,是儿子看母亲身体不好,硬劝她卖掉的,杨明珠还打理着屋旁不到一亩地。
“他们那种恩爱,就是普通农村老夫妻的爱,没有过多的话,都体现在行动上。”在张胜利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争吵过。
张胜利的妻子说,自己在家待产这段时间,公公婆婆的恩爱都看在眼里。婆婆生病后,公公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轮休,大晚上也骑着摩托车从六安市区赶几十公里夜路回家,回来时候还带些吃的。家里一些农活,公公也抢着干,让婆婆多休息。
张大国给两个儿子修的婚房,院子里养着不少鸡,一侧猪圈里的猪已经被卖掉。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
兄长患病离世对其打击巨大
“夫妻俩可恩爱了,两个儿子也孝顺,大儿子在医院后楼服侍他爸,小儿子在医院前楼服侍他妈。”海潮村村支书陈华丽说,自己在村里干了35年,网上说孩子不孝那些话不能听。
在海潮村许多人眼里,张大国是个能人,为人正直,口碑也不错。他的家庭情况在村里算中上等,房子在这一带也算修得不错,村民们都挺服他。并且,张大国50多岁还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块。
“他性子挺刚烈的。”陈华丽说,有村民得知张大国生病了前去探望,他挺不高兴的,“在农村得了病是很没面子的事,夫妻俩都得了病,他自尊心挺强的。”
陈华丽还分析,张大国本来有兄弟5个,他是老幺,这几年他的三哥、四哥相继病逝,对其心理也造成很大影响。
出事后,张大国的四嫂聊起去医院看望夫妇俩的情景。
她说,11月29日白天,她和张大国的小儿媳妇前往医院。“他(张大国)跟我说没事,让我把小儿媳妇带回去,说完就把头扭到一边不睬我了,我在门口看着他,他也不理就让我们走。”回想这一幕,她觉得,张大国当时就有点不对劲了。
热2016-12-25
热2019-05-01
热2016-08-30
热2016-05-20
热2018-07-27
热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