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挺进二嫂最深处 三个嫂嫂轮着曰(2)

2018-11-29 04:43:55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曹二哥兄弟四人,父母早亡,大哥三哥早年间出门逃荒,流落在了外地。家中只有二哥领着生性有点愚钝的四弟,相依为命过生活。二嫂有了安身立命的居所,二哥兄弟俩也有了女人照顾。不久,二嫂又抱养了一个女孩,家里有了孩子的笑声,小日子过得滋润起来。若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二嫂也算是苦尽甘来了。然而,生活对于二嫂的磨难还远远不够!

  曹家在我们村是单门独户,又没有男丁后代,在闭塞落后的乡下是被人瞧不起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夹着尾巴过日子,不敢得罪任何人。

  二嫂一心想给曹家留个后,延续香火。可她年龄已大,已不适合生育。四弟又生性愚钝,谁家闺女愿意嫁他呢?二嫂看中了本村张家一个呆傻的姑娘,她四处活动,求乡亲们为四弟撮成了这门婚事——只要能生娃就行!二嫂主动让出家里居住的三间瓦房,给四弟成亲用。自己和二哥搬出来,借住在邻居放杂物的小草房里。这件事,让乡亲们开始对二嫂刮目相看,并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越来越紧。在当时的乡下,超生孩子不是被罚巨款,就是被扒屋。即便在这样高压的证策下,二嫂竟然让那个呆傻的弟媳连生四胎,两男两女!且没有被罚款扒屋!这其间她究竟使了什么方法?不得而知!只是村里那个管事的老会计每每谈起二嫂,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这娘们,稀好的男人也抵不过她!”

  在二嫂的操持斡旋下,曹家有了男丁,也的确令乡亲们对她家另眼相看。然而,外在的光鲜荣耀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的重负!当时,经济大潮席卷城乡,许多村里人都在农闲时出门打工,挣几个活便钱。而二嫂一家,二哥已经快六十岁了,四弟愚钝,弟媳呆傻,孩子们又小,只靠土里刨食吃。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渐渐地二嫂开始有所懊悔——弄这么多孩子谁来给他们挣吃食?!她常常斥责四弟,打骂弟媳——都是你们一家拖累了我们,否则我们一家三口生活该有多么轻松。她并不是忘记了这一切都是她所为,是生活的重压使她失去了理智,只是在寻找一个出气筒而已。当她再一次斥责四弟时,四弟不堪忍受,一瓶农药去了西天。撇下了呆傻的媳妇和四个孩子,最小的儿子还不到一岁!

  二嫂又一次傻了眼——有四弟在,好歹有人在地里劳作。如今没有了四弟,地里的农活谁干?二哥已近六十岁,最大的女孩才十二岁,最小的男孩还不到一岁。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已多年不干农活的二嫂,不得不扛起锄头下地劳作,她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清楚记得一个夏日的傍晚,二嫂家传来她悲切的嚎哭。母亲匆匆赶去她家劝慰。二嫂躺在床上哀哀地哭,二哥坐在小凳子上,佝偻着身子,双手抱头,一声接一声的叹气。孩子们围在床前也是泪水涟涟,就连那个呆傻的弟媳也躲在屋门口,偷偷看床上的二嫂,一脸的忧戚惧怕。这情景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了,家里冰锅冷灶——一家人都没有吃饭!无论母亲和邻居们怎样劝慰,二嫂只是说“过不下去了,不想活了”。直到我那头发花白,老实巴交的二哥一下跪倒在二嫂床前,声泪俱下“敏她娘,你莫作难了,要走,你就走吧,我和孩子们不怨恨你!”二嫂一下子从床上扑下来,抱住二哥嚎啕大哭“我不走!我不走!我上辈子欠你们曹家的,这辈子当牛作马来还你们了!”

  原来,二嫂的儿女们得知了她的现状,恳求爸爸,让二嫂回来,以安度晚年。那前夫终于点了头,二嫂也动了回去的念头。只是,这边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傻的傻,她若一走,让这家人怎么活下去啊?二嫂左右为难,毕竟这个家在她孤苦无依时接纳了她,而二哥待她又百依百顺,疼爱有加。近二十年的夫妻情分怎么能说断就断?还有这些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调教,又怎么能割舍的下?再想想那个“两面三刀”的前夫,和那个无良的人,再看看跪在眼前的知冷知热的老实人,二嫂的心软了——她不走了!再苦再难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

  日子在苦水中泡久了,也就不觉得苦了。二嫂每天拖着老弱的身体带领孩子们下地干活,风里雨里,一年又一年。二嫂一天天衰老了,孩子们却一天天长大了。地里的农活不愁没人干了,可是,二嫂又开始为两个男孩的婚事犯愁。

共3页: 上一页1

  • 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