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姐姐主动让我上她 姐姐被弟弟摸了/图文无关
有时候看到这样一种言论;大学生活总是孤独的,与其混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圈子,还不如自己一个人狂欢。
其实时至今日我也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我身处一所很普通的大学,每天晚上从图书馆回来只看到室友在宿舍打游戏;上课的老师也只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学生会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大多是去吃饭唱歌。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大概有很多人会和我感同身受。
大一的时候,室友还有学生会的朋友们常常喊我出去玩,出去吃饭,轰趴,KTV,电影,我常常拒绝他们,并不是因为我多高冷孤僻,只是我觉得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呀。好多课本知识还没巩固,作业也没有做好,我还想写文章,多看一些书。
我想尽量做到100分,可身边的朋友觉得60分就足够了,100分是矫情。
于是他们也渐渐发现我不是一个合得来的人,所以把我当作学霸,当作文青,“敬而远之”。
我没有不适应,独来独往的生活还挺自得其乐的。自己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去健身房,写作,跑到台湾去玩,不用约别人,也不会被别人突如其来的邀约打断自己的计划。
拥有对自己生活绝对的支配权,非常自在。
我一直以来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没有问题,直到上个礼拜,某一件事的发生让我对此有了不同的看法。
学院里很重视一个叫做数学建模的国家级比赛,要求三个学生为一小组,不同学科学生组队更有优势。我突然不知所措,虽然知道自己成绩还不错,有足够底气去邀请别人组队,可我完全不知道该找谁。常常独来独往的我不认识其他专业的同学,大一时学生会的朋友都和我不太熟悉,退会之后彼此也不再联系。
都说打游戏最怕遇到不靠谱的队友,比赛也是一样的。我想在年级群里发消息,公开找队友,却又怕找到不靠谱的;想问朋友也不知道该问谁。
整整一个礼拜我都陷入了焦虑。
还好结局是幸运的,我想起我认识一个一起上体育课的女生,于是我向她求助,她推荐了她的室友,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姐姐,我们还找到了一个已经拿过奖的学长,皆大欢喜。
所以最终,整件事情还是凭着我曾经不以为意的人情关系解决。
漂亮姐姐主动让我上她 姐姐被弟弟摸了/图文无关
这件事给了我深刻的反思。我过去一直很反感交那些吃喝玩乐的朋友,可能是因为父母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说:你要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要学会搞关系。可“搞关系”是多么油腻的一个词啊。
时至今日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我也开始觉得,那些混吃等死的圈子不混也罢,但朋友还是要有的,志趣相投的最好了,可是酒肉朋友也该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是我的父母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定会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啊,你必须要这样啊,没有办法的。
这样的答案是没有办法说服我们这些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
我来讲一件事好了,我有一个长辈常年住在国外,有一次他回来和我们聊起国外的生活,讲他在国外的人际关系。我问他,在国外大家会不会像中国这样搞人情关系?
他说:没有吧,大家不这样啊。可是现在想起来,很多时候都是靠朋友才走过来的,这和人情社会没什么关系。
他说的靠朋友不是找个大佬抱大腿之类的,很多时候从朋友那里得到的其实是机会。我这一位长辈曾经一度失业,也是几位朋友给他介绍了工作机会,他才一步一步渐渐有起色。
我们讲得功利一些好了,朋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交换信息资源。
其实我们当下仍然是个信息不完全透明的社会:隔壁寝室的女生莫名拿到网易云公司的实习资格,朋友圈里有人发了暑假去上海某大传媒公司实习的计划,还有人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某大型活动的志愿者……
他们自然是不会自己来告诉你,我是怎么抓住这些难得的机会的。
可能你会说,我只是平时没有好好关注网上的信息,这些招聘或是活动有好多好多,是我自己没有能力去搜索。
可是很抱歉的是,大部分人没有超强的搜索能力。我们做不到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尽知天下事,点开网络就能抓住所有机会。因为信息实在太多了,而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信息透明,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寻找,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热2020-04-26
热2016-08-30
热2016-07-02
热2020-04-14
热2016-05-13
热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