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守墓73年 无名烈士身份确认(2)

2018-11-20 04:16:22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1945年7月8日,山西平遥,从延安出发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二梯队五干队与驻守同蒲路的日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参加过这次遭遇战的贺庆积在回忆录中记述,“这次战斗,我们牺牲了100多人”。

因为这是一支延安南下的干部队,所以牺牲者中,很多都是从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干部,其中就包括桂干生、廖纲绍、邹开胜等人。

在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档案室,存有一份《桂干生同志情况》,其中就提及了邹开胜烈士牺牲的经过。“干部队刚过同蒲路,平遥县城里敌人向他们发射九二炮。第一炮打在离我五十公尺处,我知道敌人是在试探,就叫同志们赶紧走,几个同志走到一个大树坑旁,正准备休息一下,敌人的第二颗炮弹在他们跟前爆炸了。”根据文中战友回忆,邹开胜被一片弹片打穿腹部,他先是用手捂住伤口,但无法止血,小肠从伤口掉出来一段。“由于没有卫生员,他自己把小肠塞回去,又用一个搪瓷缸堵住伤口,继续跟着部队前进。九干队队长桂干生同时也负了重伤,部队用骡子把他们驼到平遥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子里宿营。”

当晚,邹开胜与桂干生都牺牲在了这个小村子,那里就是丰盛村。

廖纲绍同样牺牲在这场战斗里,据其的战友回忆,廖牺牲前其实已经冲出了日军的包围,但是为了营救后面的战友,又重新返回到了战场,不幸中弹牺牲。

邹开胜家人一直在寻找遗骨

邹开胜牺牲时,他的孩子还没出生。据他的战友回忆,邹的遗言是委托转告妻子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孩子养大”。

邹开胜和爱人是在延安认识的,邹的爱人曾经在八路军新编第一师“长城剧社”做文艺宣传员,后来进入抗大学习。1945年,邹开胜牺牲前,她也从延安出发,跟随南下支队的后续部队准备与丈夫会合,但她刚到山西境内即接到命令,不要再跟随部队南下,而是返回延安。

“当时外婆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服从命令。”邹开胜的外孙女张女士说,“回到延安后,她才知道外公邹开胜已经牺牲了,那时候外婆正怀着我妈妈。我妈妈1945年10月出生,是遗腹女。外婆曾经试图找外公的遗骨,但是战争年代,外公生前的战友流散各地,相关的信息也就中断了。”

张女士说:“外婆一直没有告诉我妈妈关于外公的事。外婆后来再婚,直到妈妈上了大学,她才说。从那以后,妈妈也开始寻找外公的遗骸。1980年,我们听说在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葬有一批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遗骨,那批烈士和我外公的部队有交集,便马上赶了过去。我们一个个墓碑寻找邹开胜的名字,但没有。2006年,我们又发现一篇名为《我们的好主任邹开胜》的文章,详细记述了外公在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工作的情况,便又去找作者。作者是原工程兵副参谋长许德厚,但他说自己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文中记述,并不知道外公最后葬在哪。”

DNA鉴定确认遗骨不是廖纲绍

今年3月25日、26日的《北京青年报》曾经对廖纲绍家人寻找廖纲绍烈士遗骨的事情进行了详细报道。廖纲绍烈士的家人在经过了当地民政和丰盛村村委会同意后,小心地挖开了五名烈士墓,并取出了一根遗骨,带回北京进行DNA鉴定。

考虑到廖纲绍烈士的家人已经取走烈士墓中的遗骨进行DNA检测,邹开胜烈士的家人便决定先等待消息。

到了8月,经过4个多月的等待,第一次DNA鉴定结果出来了,埋葬在丰盛村后山的无名烈士墓里的遗骨不是廖纲绍的。随后,烈士邹开胜的家人前往山西,再次从无名烈士墓中取骨,带到上海复旦大学进行再一次的DNA鉴定。鉴定机构收集了邹开胜女儿和另外一位院方亲属的DNA信息。

“妈妈并没有见过亲生父亲,外公牺牲的时候,她还在外婆的肚子里,但是血浓于水,这么多年来,她非常希望找到外公的遗骨,每次说起来,还会落泪。”邹开胜的外孙女张女士说,“希望来得非常突然,今年4月份,我们得到了山西平遥丰盛村有这座无名烈士墓的消息,也看了《北京青年报》当时的报道,虽然当时我们认为这座墓里的烈士可能更像廖纲绍,但是我们还是留着一线的希望,后来廖纲绍烈士的家人告诉我们,他们家的DNA比对没有成功,便又重新燃起了我们的希望。”

烈士女儿抱着DNA鉴定结果落泪

这具烈士的遗骨出土时呈现的姿态,是手臂放在肚子上。张女士说:“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外公(邹开胜)是腹部中弹牺牲的。”

73年的谜团终于在11月12日解开。

共3页: 上一页1

  • 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