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开胜的女儿拿到了等待已久的那份DNA亲权鉴定报告,“根据DNA遗传标记分型结果,被鉴定人3是被鉴定人1的生物学父亲”。其中的“被鉴定人3”,就是无名烈士墓中的遗骸,而“被鉴定人1”,就是邹开胜的女儿。
已经73岁的邹开胜的女儿看到这个结果,止不住地流泪,一滴滴掉在鉴定书上。
“他们家确认了烈士身份,我们替他们高兴,都是烈士的后代,我们也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对我们家来说,没有找到自己亲人的遗骸有些遗憾,但是我们还会继续寻找下去。”烈士廖纲绍的家人说。
“说实话,守了30年,这座烈士墓以后如果被迁走,我会有点儿不舍得,但是他在这里孤零零躺了七十多年,终于有家人能够来带他回去,我更多的是感到高兴。”守护了无名烈士墓30多年的贾林香说。
“我敬佩那些八路军,所以我一直都在研究八路军的历史,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家人,我很高兴,但是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廖纲绍烈士的遗骨现在还不知道葬在哪里,我还会继续帮这些烈士家属寻找烈士的遗骸。”王京利说。
“接下来我们打算去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然后把外公的遗骨接回老家的烈士陵园安葬,在外面躺了73年,是该接外公回家了。”邹开胜的外孙女张女士说。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付垚
邹开胜烈士生平
1916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乡延邹家村,1930年在河南省新集列宁小学读书,并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随部队进行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任西路军263团政治部主任,于1937年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
1940年4月,八路军总部整编了多个连队两千余人统一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邹开胜作为团政治部主任调入,负责团的思想政治工作。
1942年春,邹开胜任特务团政委,1943年,邹开胜调到延安,任延安党校总校整风大队队长,后到绥德抗大任整风队指导员,副旅级干部。1945年4月至6月参加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1945年4月,邹开胜作为南下干部,被编入南下支队第二梯队五干队,准备赴华中新四军五师任旅政委。6月13日,他告别了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女儿,离开延安。
1945年7月8日,与日伪军在山西平遥同蒲路附近遭遇,中弹牺牲,年仅29岁。
热2018-04-17
热2017-01-20
热2017-01-26
热2018-08-02
热2017-01-23
热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