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砥砺奋进四十载,春风化雨谱华章。
“健康甘肃”步入新时代
——甘肃省卫生计生工作重点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卫生计生工作作为统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富民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在改革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创新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以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构建合理医疗服务体系为基本目标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14个市州14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开,所有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以药补医”制度全面破除;庆阳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陇西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坚持以病种为基础,以医保为杠杆,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机构分级分工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探索推进医联体建设,全省37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医联体建设,组成专科联盟1017个,技术联盟43个。改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落实了基本药物财政补偿制度,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药品耗材招采新机制,建立完善了短缺药品监测和配送制度。
自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2.18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至50元。截至2018年1月,全省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61.17万份,实际建档率86.54%;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99.3%;传染病疫情报告率99.7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100%;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9.13%;儿童健康管理率87.52%;居民综合满意率72.38%,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达82.13%。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了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加快推进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助力健康扶贫。
■人口发展环境优化
立足省情,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挥利益导向政策优势,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三为主”“三结合”,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口环境保障。2011年以来,全省着力为计生家庭办实事、解难题,用于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项目的资金累计超过50亿元,法定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群众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满意度逐步提高。组织各地开展了“健康城市行”“把健康带回家”等一系列流动人口健康关爱宣传活动和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获得感和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40年来,全省妇幼健康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深化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机制基本建立。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已融入到公共卫生项目、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大健康氛围正在形成。
■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改善民生水平。
大力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完成75个贫困县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任务,支持38个县级医院的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外)科、麻醉科等薄弱学科的建设。
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和“组团式”帮扶,由天津、部分军队、省外、省内共56所三级医院与甘肃省58个贫困县的63个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每年有300余名各专业队员下基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18年,甘肃省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在受援医院加挂支援医院分院牌子,帮助改善管理、健全制度、培养人才、建设学科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级医院及80%的乡镇医院(已具备网络条件),网络覆盖医院1935家。
认真实施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健康扶贫先锋行动,以组团式健康扶贫行动、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层用药安全保障行动、干部包抓政策落实行动、监督检查“五督”,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病种每年新增20至50种。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制定签约服务包,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的、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帮扶措施,建立完善“送医上门、送人就医”工作机制。
热2018-08-02
热2017-09-21
热2018-04-17
热2017-01-26
热2017-01-23
热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