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的兰棚里现在有三四百盆兰草,一部分是自己上山“扯”的,但最近两年没怎么上山了,不好找。“有时候看到1000窝草,但最后还是空着手回来。”
徐刚正在重新修建自己的兰棚,兰草价格下来后,没有那么担心被偷了,但他还是养了两条狗,建了更高的围墙。他偶尔会在中国兰草交易网上买进卖出,价格都在两三百块,以交流分享为主。
任正勇的兰棚则建在他宾馆的顶楼,有1000多盆,大部分是买回来的。有时候有兰友来访,会卖出一点,其他的也以网络交易为主。
任正勇介绍,有时候会在群里“拍卖”,但交易价格都在几十元到几百元。最重要的是诚信,任正勇说,在这个圈子里,要长远地做下去,“不诚信就会死掉。”
“人品如兰品”,这句话在圈子里流传。项正洪加了十多个这样的微信群,他告诉记者,有些人依然会有不诚信的行为,卖“照片草”,照片很美,但到货是劣品。这种人一旦被核实,很快就会被踢出群,并通告出来,大家都避而远之。
在沉寂了多年以后,还坚守在兰草圈里的兰友,对回暖的行情格外珍惜。任正勇说,大家都小心翼翼,一个人的诚信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市场秩序和环境也是大家努力维系起来的,不能轻易被破坏。
兰友的反思/
崩盘后很多人套在里面
这是一场巨大的伤害
贵州兰友杜总成为新的传奇故事,他的一盆极品兰花,目前最贵卖到60万元/苗,至今卖了好几百万元。他的这盆花,也由他自己命名为“传奇”。
杜总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这盆花他是2012年花5000元买进的,当时很多人没有看上,但他选育出来,才发现是“绝世极品”,“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花,就是物以稀为贵。”
11月18日,双沙镇兰友孙克美儿子结婚,包括杜总在内的川滇黔三地四五十名兰友前来道贺。除了大型兰展外,很少有那么多兰友聚会。
如今,古蔺县有三个兰花协会,古蔺县城、龙山片区、双沙片区均有兰花协会,入会会员总共100多人。双沙兰花协会会长陈俊中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仅双沙兰花协会就有一两百人,“那时候玩兰花的很多。”
但对于那场疯狂,陈俊中至今心有余悸。“那时候圈内圈外的人都投资兰草,拍张照片,就经过几轮的交易,不懂草的人常常被骗……”陈俊中说,大崩盘后,很多人套在里面,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伤害,很多年恢复不过来。
陈俊中的兰棚投资了20多万元,他和当地大部分兰友的兰草,都直供成都兰友,再转手走进消费市场,价格都比较便宜。还有一些精品,那是藏家之间的交易。
中国兰协副会长、四川省兰花协会会长钱登荣介绍,兰花市场一般分为极品、精品、传统名品、普品。从目前的行情来看,极品、精品的价格主要由大的兰家收藏,传统名品和普品供给大众消费市场,“这才是理性和有序的”。事实上,极品和精品,也会随着选育移苗,慢慢地变成传统名品。
徐刚跟几名龙山兰友也参加了双沙的这场婚宴。在路上,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梦想,就是在“下山兰”里,选育出一颗稀世珍品出来,然后自己命名,流传分享,变成传统名品,这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自己历史留名的机会。
关于那场疯狂的往事,他说不希望再出现,平静、理性、温和,才是该有的兰花文化。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摄影报道
热2016-12-25
热2016-05-20
热2018-07-27
热2019-05-01
热2018-03-29
热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