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半夜收到上百条短信 银行卡里钱莫名消失(2)

2018-11-20 12:22:40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离奇 半夜收到上百条短信 银行卡里钱莫名消失

  什邡破获四川首例“嗅探”犯罪案,涉案金额近60万元

警方在犯罪嫌疑人作案的酒店房间内起获的作案工具。

什邡警方在一家酒店内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吴某和张某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董兴生 王攀 摄影报道

  在睡梦中,自己的手机被远程控制,犯罪嫌疑人不仅可以盗刷银行卡内的资金,还可以控制自己的购物APP,透支消费或贷款。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并非出自科幻电影,而是真实发生在什邡市50多名市民身上。近日,什邡警方破获了四川首例“嗅探”犯罪案件,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但这种新型网络犯罪不同于以往的电信诈骗,防范难度大。

  一觉醒来

  银行卡被盗刷还背上贷款

  今年7月27日早上7点钟,家住什邡市东门桥一带的陈女士睡醒后,打开手机一看,顿时吓得困意全无。“手机里收到上百条短信,大部分都是各种验证码,还有七八笔转账信息,加起来共2万多元。”陈女士说,更为诡异的是,一夜之间,自己的手机上还开通了一种支付功能。每一笔转账,也是通过这一功能完成。

  比陈女士还郁闷的是王先生。“4月19日早上8点钟,我发现手机上一个购物APP,自己贷了1万2,这笔钱到账后又被转走了。”王先生说,他和陈女士一样,也是起床后发现手机上收到数十条莫名其妙的短信。

  而什邡市民乔大姐,则紧赶慢赶,都没有跑赢犯罪者。“8月26日早上,我看到银行卡里被刷了200,觉得不对劲儿,就赶紧往银行跑,在路上,又被刷了两个5000元。”乔大姐说,等他跑到银行时,卡内的资金已被转走1.7万元。

  直到先后在派出所报案后才知道,陈女士、王先生和乔大姐都住在东门桥一带,距离不超过500米。而且都是凌晨两三点钟收到的奇怪短信,早上起来发现钱没了。而实际上,从今年2月份到9月份,仅在这一片区,先后有50多人中招,损失的资金总额近60万元。

  “嗅探”犯罪

  不同于电信诈骗不需要互动

  “今年8、9月份,我们接到一家保险公司的4个客户报案,都反映凌晨时收到奇怪短信,一种是带验证码的短信,一种是消费和转账短信。”什邡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小虎告诉记者。接到报案后,该大队成立了专案组,对此类案件进行梳理。梳理结果令人震惊,“从2月份到9月份,期间发生了50多起类似案件”。

  尽管此前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进行了调查,“但是按照普通电信诈骗的方法侦办”,所以进展并不理想。“经过研判,我们发现这类案件与以往电信诈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李小虎说,除了案发时间都在凌晨外,案发区域也都集中在什邡市区东门桥一带,“以东门桥头为中心,方圆500米之内”。

  李小虎介绍,此类案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嫌疑人不需要与被害人产生任何互动。“受害人没有任何配合操作,都是被动接收短信,不明不白的银行卡里的钱就没了。甚至还会帮你在网上贷款。”

  专案组深入研究后确定,这不是普通的电信诈骗,“而是目前国内新型网络犯罪,叫‘嗅探’”。“对作案手段有了掌握后,我们发起多警种破案,掌握了3名犯罪嫌疑人的行踪。11月7日凌晨,分两个小组同时收网,抓获了3名嫌疑人,并起获了一台嗅探设备、7部手机和30多张银行卡。”

  拦截短信

  信号在2G情况下作案

  什邡本地人吴某(男)、张某某(女)和李某(男),都是80后,且没有固定工作。其中,吴某和张某某都有吸毒前科。没有收入,又缺少毒资,两个人便动起了歪心思,从网上学会了“嗅探犯罪技术”,并在李某的协助下,疯狂作案。

  “吴某从网上买来嗅探设备,在一家酒店里开了房间,专门用于实施犯罪。而李某明知二人从事犯罪活动,还为他们提供协助。”参与侦办此案的民警尹帮鸿告诉记者。

  据介绍,吴某等人是利用“GSM劫持+短信嗅探”技术,截获受害人手机号码和短信后实施银行卡资金盗刷,这是当前网络犯罪中最新型的一种作案手法。

  简单说就是,将一个携带特定程序的启动盘插入电脑,并将电脑与嗅探设备链接。系统运行后,嗅探设备的探头释放出信号,能够拦截方圆500米之内所有的2G短信。“嫌疑人会从拦截的短信中筛选出可以获取受害人手机号码的短信。而且短信都是双份,受害人收到一份,嫌疑人收到一份。”

共2页: 上一页

  •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