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11月24日消息,对于小学四年级男生李琦来说,他最喜欢的事情是躺在地板上、床上、沙发上看漫画。李琦妈妈张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他实在太懒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李琦现象并不是个案,很多中小学生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懒”,“缺少拼搏的精神更缺少拼搏的动力”。
到了大学,这种现象有改善吗?情况依然不乐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生辅导员李磊告诉记者,“躺赢”和“瘫”“颓”是他的学生最爱用的词汇。
奋斗中的高考学子。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对于奋斗,不少孩子是“懵懂”的
孩子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是张女士的困惑。尽管她的孩子在学习上并不吃力,钢琴、围棋、足球等才艺特长也学得很好,但在张女士看来,“这些不是他的需求,这些是我的需求。我希望他成绩良好,希望他多方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留待未来,20年之后他可以自娱。所以这些都是在我的努力之下他才得以坚持,所幸是都学得不错。”
在父母的坚持下努力,是不少家庭的现状,而父母并不知道这样的动力怎么持续下去。“以前我们还可以用物质来激励,现在的孩子,所有的需求都是过剩的。我的孩子根本想不到自己还渴望得到什么,偶尔只能用吃顿好吃的来激励。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公开,孩子们对彼此询问分数并不感兴趣,所以依靠成绩优异赢得同学老师的鼓励这条激励之路也行不通,我们只能立规矩强迫,或者家长陪同学习。”张女士告诉记者。
北京市回龙观第二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于慧告诉记者,不少孩子并没有建立起奋斗的意识,“他们对于奋斗、努力等还是‘懵懂’的状态,以我们班级为例,我从小学一年级带到四年级,有一部分孩子慢慢建立起‘付出努力,赢得收获’的意识,有一部分同学还是没有。”
她以班级的评比活动为例,讲到了她发现的一些现象。“最近,我们在评选‘诗词小达人’,每周背诵古诗词最多的孩子可以得到阳光积分,还有相应的荣誉。活动一开始,很多孩子积极投入,但是一些孩子始终提不起兴趣。”于慧说。
是奖励机制对这些孩子来说没有吸引力吗?经过深入了解之后,于慧发现,这些孩子很在乎得到肯定,很想赢得“积分”和“小达人”的称号,只是对他们来说,背诵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觉得有些困难,就干脆放弃了。
为什么遇到困难,他们的选择是直接放弃呢?经过和家长的沟通,于慧进一步发现,他们的家长心态良好,以正面鼓励为主要教育方式,却放弃了约束。“别人背5首诗,自己的孩子只背一首或一句,他们也会称赞孩子,‘你真棒,你已经很优秀了’。实际上,一味减压是不行的,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相应目标,如果孩子能背诵5首,但是他只背一首,这时候不应该盲目表扬。”于慧说。
“只要学习”“只要快乐”两误区并存
于慧告诉记者,她从教以来,发现了家庭教育的两种误区。“我们学校在回龙观,这里有很多国企外企和创新创业公司,不少学生家长是企业的中层或者高管,他们一步步拼搏考入北京于是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他们只重视学习,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加之物质奖励,对孩子真正的精神需求并不关注,这是一种误区。另一种误区是,一部分家长当年苦学有了今天的物质基础,但是他们并不快乐,他们觉得有再多钱也买不回失去的童年,所以他们以快乐教育为主,只要孩子快乐,别的都可以商量。这两种误区对孩子成长成才都是不利的,会令他们缺少目标和方向感,进而失去奋斗精神。”
于慧发现,对一些活动提不起兴趣,主要原因是缺少自信,如果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孩子的参与感将更强。“有的孩子不擅长背诵古诗,但是他们擅长魔方、象棋,我们会提供机会让他们给同学们分享经验。有的孩子背诵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只要他多背一首诗,我们就会给予口头表扬一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鼓励他们找到自我,找到目标。”
南昌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玉泉岛校区校长曾洁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举行有仪式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奋斗精神,比如“入队礼上请英模来到学生中间,比如通过学生艺术节、话剧周等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参与,甚至去部队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从努力到收获的全过程”。
热2019-05-01
热2016-12-25
热2018-07-27
热2016-05-20
热2018-03-29
热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