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母亲儿子玉米地干活 寡妇母亲安慰光棍儿子(2)

2018-11-28 22:12:02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因为贫穷,我能做的就只能是堵在窗口,拿着蚊拍,拍死讨厌的蚊子,母亲则含泪听着父亲的哀嚎,跪坐在床底下,清洗着父亲的臀部的伤口,祛除着“害虫”,她满含的泪光里夹杂着悔恨与愧疚,储藏着无助与绝望,她恨自己没有照顾好父亲,她恨天公不作美,剥夺了我们原本那么幸福的家,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但她永远没有放弃她两个女儿的父亲。在床底下哭过后,又继续微笑着,用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昏黄的记忆里,闪烁着那些年的凌晨五点,天还是雾霭色,母亲熬好粥羹,安顿好父亲,便用她稚嫩羸弱的肩膀挑起前日傍晚农田里采摘的果蔬,行走数十公里的山路,去镇上变卖换的几个零用钱,支付父亲的药费和维持着我和妹妹的学习生活开销,这远远都是不够的。母亲扁担的两头,随着季节更换过很多东西,她并不厚实的肩膀挑起的不仅仅是可以换医药费的农家食材,也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对父亲生的期许,对未来回归从前幸福生活的一种执着。

寡妇母亲儿子玉米地干活 寡妇母亲安慰光棍儿子

寡妇母亲儿子玉米地干活 寡妇母亲安慰光棍儿子

  金黄的玉米,没有带来黄色的希望;红艳艳的西瓜,没有传递红色旌旗的胜利,最终父亲绝望了,他看不到生的希望,他没有站起来得勇气,他自责他觉得自己“半死不死”的样子,就是对母亲的拖累,是对这个家的拖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为了我和妹妹还有希望继续上学,父亲厌倦了没有尽头的瘫痪,折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他觉得折磨着我们一家人。

  就在车祸次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整个萧瑟的山村,父亲干瘪发紫的嘴唇再也没说过一句话,无神呆滞的眼睛没有闭上,被母亲轻抚了三次才无奈的永远合上。满屋子的嚎啕大哭,也呼唤不回来,那个才三十六岁的青年男人,那个曾经母亲最骄傲的伴侣。

  听说,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天上的流云,空中的飞鸟,都会幻化成你想的那个人。满载着对父亲的思念,我和妹妹努力学习,相继考上县城高中,母亲就去县城谋职,在舅舅的接济下租着二三十平米的小房子,娘母三人蜗居在同一个屋檐下,卧室寝室客厅不分离。母亲依旧是与日出作伴,很早出门去做些小生意,卖菜卖水果,烈日晒得蜕皮的肩膀看起来都火辣辣的疼,满脸的晒斑像跳跃的麻雀,跳着担子总是被城儡追的满大街像仓皇的老鼠四处躲避。满脸风霜,年纪轻轻的她,各种毛病接踵而至,太累的体力活,她已经无力从事,她已经“变老”,而我们还在慢慢长大……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有了稳定的工作,妹妹还在读大学,我多次劝说母亲,她还是坚持在外面工厂上班,说妹妹还没毕业,她还要继续供她上学,我说我有能力可以一起供,她说她一辈子闲不下来……

  时光啊,时光。我想你快些走,让我快快长大,有足够的能力,为母亲遮阳挡雨;我又想你慢些走,别让沧桑带走母亲的容颜,别让岁月的痕迹在母亲身上印上疮痍。

  我愿岁月静好,许母亲半世芳华。

  五、六十年代的我们老家农村,很穷。因为穷,人们都不会炫富,而是去炫耀家里的人口数。

  那时候基本家家都生了一堆孩子,要是谁家只生了一两个,就会被嘲笑是人丁不旺,身体不行。我爸兄弟姐妹共七个,四男三女。

  姑妈是老大,十九岁那年嫁给了她表哥,我奶奶亲妹妹的儿子。姑父家兄弟姐妹有九个,穷得真是揭不开锅了,所以姑父都28岁了还是没有讨到老婆。

  奶奶是个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的人,觉得姑妈在家也没有啥价值,年龄也到了,干脆就做个好事把姑妈嫁给了老大难的姑父。

  姑父这人话很少,只知道卖苦力干活,长年在外面打工。而姑妈却不是那种很勤快的农村妇女。

  小时候每次过年,我都很喜欢跟我爸到处去亲戚家拜年,小孩子嘛,主要是奔着吃的和压岁钱去的。

  但我一直很抗拒去姑妈家,她家里养了好多鸡,从堂屋到院子满地都是鸡屎,连放把椅子的地儿都没有,到处臭烘烘的,并且她做的饭里面总是有黑黑的铁锅烟渍,我一个馋嘴小孩儿都无法忍受。

 

  姑妈有四个儿子,大表哥比姑父话还少,当我了解到“木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

  大表哥十五六岁就跟姑父外出打工,从二十三岁开始,家里人开始给他介绍媳妇,我妈也给他介绍过一两个。

共4页: 上一页1

  • 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