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榜清华研究生到博士:他送了十年快递,说这比做教授更满足(3)

2018-11-06 18:43:37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null

决定放弃清华梦的时候,身高1米85的保安谭超第一次觉得自己很脆弱。

那是2011年,他第四次报考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落榜了。

收到面试成绩那天,他作出两个决定:第一,调剂到母校烟台大学,读完研究生再考博士。第二,读研的同时,租下一小片快递收发点,打零工糊口。

第二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8年里,四通一达和顺丰相继上市,他也从一个每天送10多件货的普通快递哥变成了网点老板、菜鸟驿站站长,每天的派件量都在1000单以上。

他的博士梦也实现了。2016年,谭超考上了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了中国学历最高的快递员。

这位博士快递哥赶上了快递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十年来,中国成了世界上最能剁手和快递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2014年起,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4年世界第一。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了400.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近5000亿元。每秒钟都有1270个快递整装待发。

包裹越来越多,送得却越来越快。去年天猫双11当天,全国商家发出快递数创下8.12亿包裹的天量纪录。但在一张智能物流骨干网的驱动下,包裹如水般快速流动。

博士快递员的身份曾经带给谭超铺天盖地的质疑。但是他从来没像今天这样看好自己在做的事情。天猫双11正带来全球性的狂欢,站在商业链条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上,他把快递抽象出和世界史相通的部分,“世界早晚连成一个整体,而快递,就是在消除距离。”

文| 石川

编辑| 周末

图| 石川(除特殊标注外)

1

谭超的店距离烟台大学东门不到200米,这是国内离海最近的大学,夏天,常有学生图省事,直接穿着比基尼在宿舍和沙滩之间穿行。

本科、研究生都在烟台大学读书的谭超很少有去海边的闲情,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离开这里。从2007年本科毕业开始,谭超立志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一连三年没考上,家在农村的父母扛不住了,俩人嘴上不言语,偷偷去买了两份商业养老保险。

不小心看见保单之后,醉心学业的谭超开始真正操心生计。他做了俩月房产中介,一套房子也没卖出,复习倒是落下不少。于是改做保安,相对清闲,还能复习,守着烟台大学北门的收发室,谭超开始帮老师和同学们代收一两个快递。

null

谭超本人。

那是2011年,天猫双11已经迎来了第三个年头,可是对更多烟台人来说,那只是一个不太感冒的光棍节。老师和学生们最爱逛的是北门对面的烟大市场。网购?买件深圳的衣服要接近一周才能送到,根本等不及。

借着代收快递的机会,谭超也第一次接触到了这种新鲜的购物方式。从没从网上买过东西的他决定“试验试验”,下单了一盒黑色的油性笔,几块钱,到了。第二单胆子大了些,再加点价,买个百十块钱的“大件”,也到了。

这几份快递砸开了对网购的不确定和不信任,同样的东西,从网上买要便宜得多,谭超也从收快递中为自己谋了一份新营生——他成了中通的一名快递小哥。

那时候,四通一达刚刚开始起步,烟台大学所在的莱山区,谭超供职的公司一共只有10个快递员。

谭超经常一天只能送十几个件。一个快递挣一块五毛钱,如果不认路,一天甚至送不到三个件,收入不够饭钱。但是他发现,网上买来的衣服价格要比烟大市场低得多,质量也不错,有学生甚至在天猫双11的时候下单,买够一年用的洗衣液。

后来,在辽宁卫视一档演讲节目的录制中,嘉宾问谭超为什么不全职念书。“我得先让父母妻子安心。”谭超说。更重要的是,彼时研究了三年国际关系的谭超,看到了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他坚持认为未来世界将会连成一个整体,电商又是经济联通中重要的一环。那就坚持干吧,“就是它了”。

null

成为世界史博士之后,谭超时常思索快递行业和所学专业的相通之处。

他的判断没有错。从事快递行业7年后,今年3月,谭超接手了烟台大学快递点的申通、中通、天天、德邦等多家快递,派件量最高达到每天3000件。

十年间,就连快递点的房租也水涨船高,从5000元一年涨到了5万元。这并不构成谭超的负担,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大学老师。

共3页: 上一页

  •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