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面单时代,快递公司要求快递信息要保留半年以上,方便查找。厚厚的手写面单堆在角落,用超市废弃的方便面纸箱攒着,一个一个地摞在墙边。
2009年,天猫双11的物流订单只有26万单,到了2015年,这一天的数字已变为4.67亿单。指数级增长仍在继续,2016年的双11,包裹数是6.57亿,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8.12亿单。10年之间,天猫双11这天的物流订单增长了3100多倍。
谭超曾经明显感觉到,面单越攒越快了,他也曾自行研制过一套编码系统,方便从货架上找到快递。
不过,从2013年起,就像他再也不在实体店买方便面一样,装满手写面单的方便面纸箱也从谭超的快递驿站消失了。
纸质面单已经随着菜鸟智能物流网络的布局成为历史,只存在于谭超的记忆中。
2013年5月28日,马云宣布成立菜鸟网络,布局物流,希望让这个传统的行业,成为互联网、科技化的行业。一年后,菜鸟推出了标准化的公共电子面单平台,与各家快递公司和商家系统打通匹配,并向全行业开放免费申请接入。
依托菜鸟电子面单,自动流水线代替分拣人员记住成千上百个路由方向,自动匹配快递的路径。一个馕饼要从新疆发到山东烟台,通过自动流水线智能分单,就能马上奔赴下一站,精准匹配到快递网点,快递小哥更方便完成最后1公里的服务。
这是物流升级的历史,谭超完整见证了整个过程。在谭超的站点,山东省内和江浙沪地区的快件基本都会在次日到达,当天被取走,即便是新疆的馕饼,也只需要两三天就能发到校园。
每年的双11,都是快递业态的终极考验。随着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的搭建,双11签收1亿件包裹所需的时间,已经从2013年的9天,一路缩短到2017年的2.8天。
“行业正在史无前例的科技化进程中。”热衷于归纳总结的谭超博士相信,快递员在行业中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曾经繁重的人工被技术代替,而快递员们将致力于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服务,比如精确到分钟的送货,或者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今年双11,谭超的论文还没能开题,但他丝毫不担心爆仓的发生。像往常一样,今年将面临多少包裹,谭超已胸有成竹。如果人手不够,其他菜鸟驿站站点也可以调人过来帮忙。
他和勤工俭学的同学们一样,已经提前进行了培训和考核。一大波包裹抵达前,整个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安排好临时值班表,甚至不必像往年一样,忙碌到晚上11点。
“双11时,所有剁手党最想见到的是我们啊。”博士快递哥坚信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和港珠澳大桥开通一样重要。这个行业,和世界运行的基础和本质并无不同。“世界早晚连成一个整体,而快递就是在消除距离。”
在这件事情上,马云和他的想法一致。就在今年5月,马云宣布阿里、菜鸟将再投千亿元,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目标指向“全球72小时、全国24小时必达”。就像他以前提到的,“以前你的土豆只能卖给邻居,现在只要一个手机,你就可以卖给全世界。”
热2017-01-23
热2018-08-02
热2017-09-21
热2018-04-17
热2017-01-20
热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