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秘密4年,54岁河南法官因病牺牲,他的“最后留言”让人心碎……(3)

2018-11-01 16:08:34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2004年,家住南阳市宛城区的周光华因土地和房屋使用权与一家企业打官司,每到执行阶段,对方都提出新的异议阻挠案件执行。案件到了李庆军案头,周光华担心之前她胜诉的结果会被推翻:“对方有钱有关系,我连个律师都没有。”李庆军在听证会上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不管什么案子,都得按法按理来办!”

  不久,周光华收到了维持原判、自己胜诉的裁定书,案件得到顺利执行。

  许多年过去了,她对此念念不忘,逢人便说:“我遇到了一位好法官!”

  听到李庆军去世的消息,老人痛哭失声,一定要来郑州看看。

  10月13日,年逾古稀的周光华带着一篮土鸡蛋,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李庆军家。

  桌上的遗像一下子映入她的眼帘!是他,就是他!还是那憨厚朴实的模样,可是,却再也听不到他热情地招呼让座。

  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遗像,泪眼婆娑:“孩子啊,我再也见不到你了,这鸡蛋大娘多想让你尝尝啊!”

  从山里娃成长为一名人民法官,李庆军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包来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一个标的额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李庆军所在的立案二庭主要从事再审审查工作及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案件一审、二审裁判,这类案件在民事审判中最为复杂、繁琐。

  他业务精湛,早在2001年就获得了“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三等奖,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体现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凭主观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2017年的法官入额考试中,李庆军的民事专业考试成绩在全院排第四名。审监庭副庭长林秀敏回忆说:“庆军提审的案件都非常到位、专业,抓问题非常准,与我们的改判意见也基本一致。”

  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官职业的热爱让李庆军有着强烈的职业尊荣感,一路走来的不易也让他倍加珍惜身上的法袍。

  2017年11月8日的日记里,他这样写道:“把关要把严,不同审级有不同审级的职责、任务,办好案,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在省高院开展的“亲情寄语”活动中,妻子给李庆军写了八个字:“廉洁办案,平安一生。” 对此,他在日记中专门写下感言:“平安一生,是家人最高的希望,也是最低的要求。做到了廉洁办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换利益。夫人的期望很朴实,很简单,没有说教,没有作秀,也没有大道理。其实个人、家庭能过上安宁、踏实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淡泊名利,他用真诚对待每个人

  济源市邵原镇北李凹村是李庆军的家乡。这是一个太行与王屋之间的小山村,愚公移山的故事就诞生在这里。1964年4月,李庆军出生在这大山深处的贫苦农家,兄妹四人,他是老大。父亲早年因车祸落下残疾,几乎是母亲一人扛起了家庭重担。

  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巍巍太行养育了他淳朴宽厚的胸怀。学习上他异常刻苦,一放假就上山采草药补贴家用,风雨无阻。在乡亲们的印象中,少年时的李庆军总是憨憨地笑着,默默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卢有枝是李庆军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老乡。“当年物价低,食堂一份鱼2毛钱,大学四年他从没舍得吃过。”卢有枝见他整天馒头加咸菜,就把节省下来的饭票给他,他坚决不要:“家里日子都不好过,我能撑过去。”

  2016年秋天,李庆军去北京看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他困在路边,拦不到出租车,也没有伞,痛风发作,湿冷的裤子贴在腿上,每挪一步都钻心地疼。

  独立异乡街头,病痛折磨让这个素来坚强的汉子快要支撑不住。他颤抖着手拨通了卢有枝的电话:“老同学,我一个大男人疼得想坐在地上哭……”

共4页: 上一页12

  • 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