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塔格沙漠的神秘来客:新乡印染厂“杀人往事”(6)

2018-11-12 09:06:58作者:偶酷网来源:偶酷网整理

  9月29日上午,库木塔格沙漠刮起了沙尘暴,一支越野车队停在了飞沙之中,车辆打着双闪,窗门紧闭,能见度仅有15米左右。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老城以南的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是“沙山”的意思,相比其他沙漠,这里的沙子特别细,没有一点杂质,车友们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穿行沙漠。

  风沙在下午平息,沙漠也归于宁静,车队继续行进,直到在距离营地三公里的沙漠腹地,一具男性遗体进入越野队的视线——

  遗体已经风干,只露出了头部和左脚,躯干被掩埋在黄沙之下,就像覆盖着黄色棉被。

  在遗体旁的小包中,队员们发现了一把叉子、一张银行卡、现金若干、一张驾驶员交通违法积分卡和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于2011年办理,姓名叫李海军,1965年11月9日出生,家庭地址为河南省新乡印染厂家属院。

  队员将证件带出沙漠后报了警。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连带伴随它愀然逝去的旧时光也由此启封。

  新乡印染厂

  早在2015年10月,身份证上的“李海军”从新乡印染厂家属院离开后便失去了音讯。家属在多个寻人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对他的描述为“身高183厘米,五官端正,浓眉,一只脚微跛,性格内向,河南新乡口音,有时讲普通话,有精神病史”。

  如今,李海军的身份证出现在了距离家属院2780公里之外的沙漠中。新乡警方已接到新疆警方的协查通报,通知李海军的亲属前往新疆进行DNA信息比对,以确认死者是否为李海军。

李海军 受访者供图

  新乡印染厂的前身为河南省劳改印染厂,1953年成立,位于现河南省新乡市东部郊区,紧挨当地的母亲河卫河。

  几年后,印染厂改名为河南省地方国营新乡印染厂,一直到2004年破产,这家工厂生产经营了60多年,养活了三代人。

  李海军的父亲李天顺属于第一代,早年他就在新乡印染厂工作。这时候厂子里有来自上海、江苏的技术人员,也有退伍军人、农民和被释放的劳改人员。

  他们大部分住在印染厂东侧的家属院中,早年都是砖瓦堆砌成的平房,门前覆盖着土路。从李天顺家走到印染厂大门,大约需要10分钟。

通往印染厂的大道。 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图

  多位熟知李海军家庭情况的家属院居民回忆,李天顺和妻子屈桂荣无法生育,便从外面抱养了两个孩子,姐姐叫李海清(化名),弟弟叫李海军,姐弟之间也没有血缘关系。

  虽然不是亲生,但老两口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尤其是李海军。

  从小和李海清一起长大的玩伴刘春华(化名)说,她们两家人离得特别近,只隔了两排房子,经常互相串门,一起玩耍。技校两年,她们还是同班同学。工作后,刘春华和李海军还在同一车间。

  “我从小看着李海军长大的,可乖可听话,他爸妈可疼他了。”刘春华说,小时候的李海军乖巧内敛,不爱说话。每次李海清领着她去家里,李海军就在一旁看着,从不吵闹。刘春华觉得,李天顺夫妻甚至有些偏爱李海军,给他吃好的穿好的,所以她有时候会多关照李海清一些。

如今的印染厂家属院热闹非凡。 澎湃新闻记者沈文迪 图

  在上世纪70、80年代,印染厂从托儿所、小学、初中、技校,到家属院、医院、菜市场一应俱全。

  今年64岁的卢铁生(化名)形容,那时候的家属院就像一个小世界,即使人们不踏出家属院大门,生活依然可以有条不紊地运转下去,然后下一代循环往复。

  李海军正是如此。

  他虽不是出生在家属院,但前半生都围绕着家属院——邻居老杨说,李海军被抱回来的时候还不会走路,他小学、初中、技校都就读于家属院的学校;1985年,20岁的李海军被分配到了印染厂漂练车间,他的工作就是给布料印染上色;几年后,李海军和同车间、同班次的同事王桂花(化名)相识相恋,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

  和李海军一样,刘春华也在印染厂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张保元。在卢铁生的记忆里,作为第二代印染厂人,他们刚参加工作时物资匮乏,信息闭塞,每日的生活围绕在印染厂和家属院展开,日子清苦而又枯燥,封闭却又容易满足。

  直到变革来临。

新乡印染厂家属院一景。 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图

  国企改革

  卢铁生1979年退伍被分配到了印染厂做工人,后来成为印染厂的一位领导。如今的他已经头发花白,身形发福,爬几层楼就会气喘吁吁。

共6页: 上一页

  • 123456下一页